教研室小教组牵头,王丽娟老师主笔,编制了《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有效教学研究》一书,下发给了每一位校长和教师。同时,我们深入到每个中心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有效教学框架讲解培训。每天两场讲座七小时,连续12场,培训工作在2008年秋季开学前全部结束,为我县有效教学全面推广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百问百答,解疑答惑。框架开始运用后,教研员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框架,并通过在所蹲点学校收集、各教研主任上报、在教育信息网开设专栏的等方法,征集在实际运用框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经过整理筛选,确定了一百个对课堂教学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教研讨论和向新教育中心求教的方式,找准对策编制印发了《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百问百答》一书,指导一线教师对有效教学框架进行具体操作实践。三是同课异构,专业点拨。我们借助新教育实验专家团队的优势,聘请干国祥老师为全县300余名校长和教师做了一场“构筑理想课堂”专题讲座,对有效教学框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与我县一名教师同课异构《两小儿辩日》,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了框架备课带来的高效课堂。随后,我们在全县开始了大面积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采用“两人上同一课”和“一人两上一课”的方法,让教师不断在具体课例的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水平,加强专业引领,加快理解运用框架的步伐。四是底线管理,因校制宜。有效教学框架推广之初,我们明确提出:“要一道改,但不一刀切”。即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实践有效教学框架中来,但要做到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依照学校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和教师的年龄、学业高低,提出各自的底线要求。例如:3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至少运用框架备一课,40岁以下教师半月运用框架备一课,50岁以下教师每月运用框架备一课。同时,今年我们按照不同学科设计、印制了统一的框架备课本,真正实现了全县教师运用框架备课。二、开展校本教研,研讨有效的教育科研范式在运用有效教学框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深深意识到,框架教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多的应该是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这就需要教研工作发挥好指导和引领作用,只有精彩的教研才能造就优秀的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研讨有效的教育科研范式。一是以校为本,集体备课。县教研室针对各学科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预习作业、教材解读、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