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育有关。目前学校中工业设计系走两条路线,一条是艺术类学生,主要学习的还是美学;另一条是工科学生,主要学的是结构。艺术类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时可能连生产图纸都不会看,更谈不上对工艺、材料和功能性结构的了解。而真正的工业设计师不同于平面设计师,要想把产品从想法实现成成品,需要设计者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材料、模具加工等各个方面的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
两年前,笔者在成都刚开始创立意町工业设计公司的时候,有位工业设计专业实习生问我产品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当时我详细地向他做了解答。我认为结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从物理学上来讲要考虑强度、减震、散热、降噪、电磁屏蔽;从组织学上讲要考虑材料、工艺,包括加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和装配工艺;从经济学上来讲要考虑成本、相关标准、相关法规,比如安全性和环保性;从消费者方面来考虑还有易学性,使用的合理性和舒适性等。以上的任何一点没有考虑到,都有可能导致产品开发的全盘失败。
例如我曾经参与的一个为某科技公司设计的一款光学测量仪器的案例,产品功能要求主支架要有足够高的刚性,否则测量结果误差较大,对仪器的自身重量又有限制。虽然我们的外观设计方案获得了客户认可,结构设计也满足了强度、散热和重量限制的要求,但是样机的测试结果却不是很满意。刚开始以为是支架强度不够,采取了很多增加强度的措施还是没有改善。分析了很久才初步确认,是仪器发出的热风引起的空气波动导致光学镜头捕捉的测量数据失真。必须要修改热设计,改变进出风的方式,这样一来,最先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外观设计方
6
f案不得不放弃。重新开始设计外观,而后续还将出现什么问题,尚不可预知。再举一个结构设计导致外观设计方案大改的案例。我们按照客户确认的外观造型做了小批量样机,测试的时候发现产品内部温升太高,开机一小时就已经升高了40度,作为一个户外长期使用,随身携带的产品,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也是必须要修改热设计,把温升降下来。我们采用了多种散热的办法,做了很多次实验,最后倒是把温升降下来了,外形也改得面目全非了,大半个外壳都由塑料件改为铝合金的了。
所以说产品外观造型也不是天马行空,随意涂鸦的。比如要考虑模具加工成本,分型线就不能乱开,要能使模具最好分模;要考虑散热、降噪、电磁屏蔽,进风口和出风口就必须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形状和面积;要考虑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