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作者:任秋莉来源:《中国教师教育》2013年第03期
【摘要】中小学生是保护、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群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者。利用学校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有意识地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中增加相应的内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生中得到传承,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小学音乐教育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再现。它依托“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学生是保护、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群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者。利用学校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有意识地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中增加相应的内容,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生中得到传承,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之一是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因此,《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都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感受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学生通过了解本地区优秀的音乐文化,不仅能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又能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开拓其艺术视野,培育多元文化意识。因此,重视本民族和地区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音乐教育是民间音乐传播和传承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抓住音乐课堂的有效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接受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音乐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有以下作用:
1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保护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