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讲解习题。
f主要内容:第一节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细菌二、古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三、放线菌四、几种其他类型的原核生物。第二节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一、真菌的一般特性二、霉菌三、酵母菌。第三节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一、病毒的一般特性二、病毒的繁殖三、噬菌体。学习方法:课堂听课、课后查找资料复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48页复习思考题15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授课时间:第三学期第四周第六周)教学目标:掌握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功能、微生物营养类型、吸收方式以及根据营养特点配制不同培养基;微生物生长曲线以及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教学重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及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及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学时:课堂教学10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讲解习题。主要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五、培养基。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一、微生物的生长二、微生物的纯培养三、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四、生长曲线五、连续培养。第三节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一、物理因素二、化学因素三、生物因素。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84页复习思考题120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授课时间:第三学期第七周第八周)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以及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教学重点: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和代谢调节。学时:课堂教学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讲解习题。主要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一、ATP的合成二、微生物氧化的方
f式三、能量的利用。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一、分解代谢二、合成代谢。第三节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一、酶生成的调节二、酶功能的调节三、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意义。学习方法:课堂听课、课后查找资料复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22123页复习思考题24、10、15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五章:微生物遗传与育种(授课时间:第三学期第八周第九周)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意义、物质基础掌握诱变育种和菌种保藏的方法。教学重点: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以及诱变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