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文结构与译语结构不一致时,仍字字对译,不能称为直译,是“硬译或死译”,即形式主义。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字面意义,编造句子也不能称为意译,是“胡译或乱译”,即自由主义。
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可以直译就直译,不可以直译就采用意译,甚至双管齐下,两者兼施,才能兼顾到译文的表层结构和原文的深层意思。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直译与意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2、从应用方面来区分二者的关系
英语和汉语在文学形式上也存在着差异,不同文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选择翻译方法呢对于直译和意译,我们很难说孰优孰劣。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是必要的。有时,可以使用直译,有时可以采用意译,有时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肯定,在翻译中既有直译存在的可能性也有意译存在的必要性。使用直译还是意译,取决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规则。该直译的要直译,这样才能忠实传达原语的思想,反映原语的表达方式甚至作品的风格,做到形神兼备,否则译品就会失去原作的精髓;相反,如果该使用意译而采用直译的话,这就是所谓的“硬译”或“死译”,必定文理不通,读者不知所云。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直译或意译。
直译常常被用来翻译一些术语和成语,有时局限于一些简单句和科技术语翻译。直译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译必须具有可读性,也就是说,译品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并且也不违反表达方式。直译还适用于含有修辞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直译不仅能保持原作的特点,而且还可使读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学风格。例如a
gel“天使”,darkhorse“黑马”,software“软件”,coldwar“冷战”,等等。事实上,许多英语词汇已经被广泛地
f浅谈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应用于汉语中了。同样,许多汉语词汇也被翻译成英语。例如:铁饭碗“theiro
ricebowl”,丢脸“toloseo
e’sface”,大锅饭“bigpotsystem”,等等。作为一种语言的社会功能,翻译是两种语言转化和文化移植的过程。
直译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西方人了解中国。通过直译,读者更容易了解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在翻译过程中,相当多的句子不能采用直译来翻译,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意译,特别是文学著作。因为语言基础发生变化,所以大部分文学著作都要求采用意译。例如:英语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