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员成为围标、串标参与者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隐藏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代表某种利益的的眼线,严重影响开评标活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围标串标行为产生的原因纵观各种围标串标行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利益驱动建筑市场是腐败高发领域,这其中工程项目的承发包过程又是腐败的高发点。投标单位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寻找更多利润,会不断“开拓市场”,为日后的中标进行铺垫。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甚至是监管人员都是他们进攻的对象。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有招标人倒下、有代理人员倒下、也有监管人员倒下,这其中必定归结为“利益驱动”。取证难度大一说到招投标,人们都会说到围标串标的危害,都对其深恶痛绝。但每每说到如何遏制围标串标,多数人都会回答:这是个难题。围标串标的发生具有隐蔽性,不论是招标人与投标人的串通、招标代理与投标人的串通,还是投标人之间的串通,都发生在私下空间,都在暗地里进行。有的隐藏很深、有的铺垫已久、有的受保护伞荫庇,而所有进入交易市场、进入监管人员视线的工作都被披上合法的外衣,从程序上鲜有漏洞发生。遏制围标串标的有效对策围标串标固然有其滋生的土壤,但只要是瘤毒,我们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铲除它,以维护招标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准则。(一)推行资格后审,加强评委管理长期以来,工程招投标通常采用资格预审方式确定入围投标人。个别建设单位利用此环节,徇私舞弊,欺上瞒下,使与其有串通关系的投标人入围,限制有正当竞争性的投标人入围,以实现最终的串标目的。为了避免这一弊病,很多地区都已大力推行资格后审制度,变资格的事先审查为开标当天的现场审查,改由招标人审查为评标小组审核,阻断了招标人在资格预审环节违规操作、串通投标人、排挤竞争者的可能路径,有效保证投标单位的充分竞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专家直接接触并评审每一份投标文件。他们的职业素养在评标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投标人有围标、串标行为,它们往往会由某家单位做
f好标书后,其他单位略作修改,因此在它们的投标文件中很有可能会暴露一些蛛丝马迹,如:非正常的雷同等。这些是判断围标行为的有力证据。在此情况下,评标专家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严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评标义务,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予以公正评判,使围标、串标没有滋生的土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