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也痛苦,以至影响整个班风。
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一定要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接纳他、关注他、欣赏他,不管他过去怎样。只有这样,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归属感,很快地爱上老师,爱上这个班级,和同伴和谐相处,会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出对自己和对班级的责任意识,并产生积极的行为。
只要我们用心感受,感动无处不在,幸福天天相伴。
3.2强化好习惯。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用正面强化的方法来培养集体好习惯。反复肯定某种好的行为,就一定能形成某种好习惯。
4.了解、沟通、信任、欣赏
4.1了解。
学生习惯不好不全是他的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都会参差不齐,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
学生个性发展不良,许多是因为六岁以前的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我们重新
f阅读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再回到我的教育实践,我们就会明白:无论学生今天是什么样子,都不是他们自己的错。
如果家长和老师总喜欢拿暂时不够优秀的孩子与邻居或者班里最优秀的孩子横向比较,认为孩子的努力和成绩微不足道,对学生的积极努力视而不见或给予否定,孩子会丧失勤奋感,然后便失败,再后来是懒惰和自卑。懒惰的不良习惯,是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的认可和赞扬造成的
4.2沟通。
4.2.1多倾听。听明白我们的学生口口声声想学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人类最本质的心理需求是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人性中最可宝贵的就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有尊严地活着。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专心地追求求知的需求等。
4.2.2无条件的信任、欣赏学生。
董进宇博士说:“当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是关系,是父母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
同理,当老师把学生看成是优秀的学生,学生也自然按照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