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4年的高价格、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政府反腐的溢出效应造成的。小幅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对奶制品进口的需求产生过多的影响。上半年的奶粉进口量同比减少了50,主要原因还是前期的过度进口,需要时间消化,使得库存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乳制品的进口,更多的是受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心和国内结构性短缺的影响。在过去的4、5年里,中国奶制品行业一直积极地寻找国外投资和兼并的机会,特别是在那些主要的出口地区。投资者应该在人民币更大程度的贬值前加快进程。但缺少合适的目标将会成为这些投资者面临的难题。在乳业上游的畜牧业方面,对于使用进口苜蓿的牧场来说,因为人民币的贬值,生产成本将增加,进口苜蓿的价格占据成本的25到30。因此,牧场需要找到一个更佳的国内国外价格的平衡点。在动物蛋白方面,总体而言,货币贬值对中国肉类进口量影响有限。尤其对于猪肉和禽肉,进口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份额很小,而且进口来源国较分散,有利于进口商及时调整进口来源从而规避汇率风险。自从2012年起,由于中国本土牛肉市场长期短缺,一直增加对于进口牛肉的依赖,全球牛肉价格处于上升通道,货币贬值将会给牛肉进口带来更大的价格压力,
f从而影响进口牛肉量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企业一直关注海外的牛肉投资机会,以便建立长期稳定的牛肉供应。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可能促使经济实力强的公司加快对海外的投资速度。在饮料方面,近年来,关税降低导致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力加强,并且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人民币贬值使部分葡萄酒进口商,考虑提高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会给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带来机会,尤其是那些中低端葡萄酒,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对于国内啤酒制造商来说,人民币贬值使进口大麦的价格上升。例如,制作青岛啤酒需要的原料进口大麦,价格就占据了成本约8而这一比重将持续增加。而白酒行业的高利润外加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使该行业备受外国投资者的亲睐。政府对此方面的放松管制,使得白酒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在包装食品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进口包装食品的影响不大。近年来,高收入人群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是对国内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价格影响的需求弹性很小。此外,传统的实体店渠道对于销售进口食品热情高涨,而线上渠道运营商则愿意以牺牲利润,来增加市场份额。同时,人民币贬值,对部分包装食品的原材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高端烘焙食品,需要使用进口小麦或面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