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
第一章引论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第五章本文教义的应用
一、《论自由》的写作背景
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从而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冲突激烈。在政治方面,两大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要求改革政治体制,获得选举权。但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中,只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产阶级害怕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他们认为民主意味着独裁政府,如果民主占优势,将会带来暴民统治。资产阶级害怕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后,会运用这种政治权利推翻这个社会,或者损害他们的财产利益。同时,他们也认为,工人阶级是残忍、无知的,不能让他们获得选举权。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仅仅在于要求政治权利,还要求改变社会本身,也就是说,只有改变这个社会,他们才能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这种情况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和民主的问题。密尔认为,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必须给予工人阶级政治权利,这是民主的发展趋势。
在密尔生活的时代,社会观念上提出了新的思想集体主义和趋同一致的价值观,比如孔德主义。尽管密尔接受了孔德的一些思想,但是他认为,孔德设想的制度中将会造成社会高于个人的专制主义。
19世纪功利主义兴起。功利主义最早为边沁所创,其最主要的主旨是为满足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利益。在边沁那里,多数人的幸福主要指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密尔早年接受了边沁的这一理论,但是后来,他开始反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漠视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的观点,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量幸福首先应当由对“精神的欲望和快乐”的追求得来,否则会使人“丧失任何真正的欲望”。密尔把物质的快乐称为“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称为“高尚的快乐”。因此,满足人的幸福和快乐,特别是人的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是自由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密尔谈的人的自由,更加侧重的是人的精神自由。
密尔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经济和综合国力等方面达到了鼎盛,但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社会风尚、社会道德方面,尚处于限制人的个性和独立阶段。老派绅士式的文化,同社会现实(扩张的工商业、政治活动等等)形成尖锐地对立。同时,广义上“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取代了18世纪较为宽松的道德规范标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