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考改革的系列变化提示我们:今后“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十二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相当重要。而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得阅读者方能得语文”。现代社会是一个阅读型的社会,要求我们需要不断的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和最简便的的方法。这足以表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日益关注的问题。然而,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阅读大环境差。第二,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和升学,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第三,学校、老师及家长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的引导与指导。因此,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一)行为主义理论
(二)自主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f三、核心概念界定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就本课题而言,就是指通过老师的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实施,激发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结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2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其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二研究内容:
f1、研究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制定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
2、探索出小学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3、总结出开展特色课外阅读活动的经验。4、研究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六、研究对象及范围以这些班级的阅读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2015级5班,2013级6班等为对象。七、研究方法与措施(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问卷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二)研究措施1、设计调查问卷,认真调查,摸清现状
f2、扎实开展研究,定期总结交流
3、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创建良好阅读环境
4、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