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用“春心”、“春情”、“怀春”、“思春”等来代替。另外,汉语中有许多委婉语用来指代性器官,如下体、下身、私处等,这反映了传统的中国人对于性的一种消极的情绪。
(三)英汉隐私语的差异1.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一般不太忌讳自己的年龄。通常人们见到年老的人都会问:“您老高寿啊?”而对方一般会笑着告诉你:“我今年九十二了”等等。而英美人的年龄则属于忌讳公开谈论的范畴。2.关于怀孕,中国人一般不公开而直接地谈论,故常用“有喜了”、“有了”、“行动不便了”等来指代怀孕事件。但英美人似乎认为那是新闻,可以公开谈论。例如,顾曰国教授在他的《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举例:他的一位来自英国的同班同学怀孕了,高兴地对他说:“顾,我告诉你,我怀孕了。你要摸一下吗?”若是中国男人,胆敢去摸孕妇的肚子,而他又不是她的丈夫,恐怕就会被认为是耍流氓了。3.关于性,英美人经常直接或是公开地谈及,毫不避讳。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思想开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没有什么用来避讳的词语。在年轻人中,他们经常公开地谈到性,甚至“做爱”、“上床”等词在他们交谈的时候都可以不时的听到。而中国人关于这方面禁忌的词语特别多,就算是思想较为开放的年轻人,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谈及。即使有,也会用委婉语来代替。总而言之,英美人同中国人在有关性的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4.在中国,人际关系突出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强调集体的作用,人们不觉得有什么隐私。而西方人强调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竭力摆脱社会的束缚,不希望自己的事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因此,中国人可以公然地问别人的工资及婚姻状况而不至于使别人懊恼。而英美人把这些归于个人隐私范畴,不可随意询问,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即便你是他的亲密朋友。
5
f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比较说明,礼貌属于文化的范畴,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礼貌观念及礼貌标准。礼貌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及判断标准均有较大差异,也充分说明了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和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礼貌原则受到特定文化的制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一定要了解文化的差异性,以避免语用失误、交际中断或失败。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专业学习中,不仅要培养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培养语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A北京北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