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分析
【摘要】英语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以称呼语、隐私语为切入点,试图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的礼貌原则指导下,礼貌用语上的语用差异,从而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关键词】英语;汉语;礼貌用语;语用差异
当代中国英语已经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被国人重视。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愈发彰显,“汉语热”在不断升温,因此无论是对于学外语的中国人还是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跨文化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礼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交际成功的基本保证,特别是礼貌用语,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因此礼貌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避免由于言语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使用礼貌原则。
一、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所谓礼貌原则,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汉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礼貌原则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于1983年在其《语用学原则》一书中,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基础,提出了“礼貌原则”的概念。按照利奇的理论,礼貌原则具体包括以下6点准则上: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从以上各条准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即说话人说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感到受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二)汉语礼貌原则我国学者顾曰国教授根据汉语有关礼貌的文化,于1990年提出了尊重、谦
1
f逊、态度热情和文雅等四个方面的礼貌特征,并于1992年他对礼貌准则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5项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准则的最大特点。当谈及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需要“贬”,“谦”;谈到听者或是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尊”。
2.称呼准则:称呼语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的称呼准则是“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3.文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