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过程中受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所以一个客观的生活环境对教育学生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对教育工作上要有一个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一个有效的理论基础。所以教育心理学理论对研究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上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四)农村义务教育理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的比例很大,而农村的发展是要靠教育,所以国家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农村的教育开始大力度的建设,这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加大政府的管理和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加大,农村环境的建设。这些都会对农村教育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学生由于农村的环境、条件还是让很多农村的学生见识比较狭窄,反应能力比较差。所以,农村的教育理论对我要研究的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有一定的重要性,会对留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管理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五、农村中职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卑与焦虑倾向家庭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他们的父母有着依恋情结,他们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通过父母找到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缺乏安全感,虽然有长辈们的照顾,但他们所能给的多数是身体的关心,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好的疏导,致使了孩子极易产生心理焦虑、敏感,而且会无缘无故感到恐惧、紧张,遇到别人的提问、考试
414
f测验、竞技比赛,心理容易出现异常。除此之外,家长不在身边的孩子总是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加之同伴的冷嘲热讽以及学业不良而招致老师的“冷落”,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萎缩以及自信心不足等消极心理,长此以往,留守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2情绪不稳定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所迫,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学生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艰难。一方面,由于远离父母,学生缺少家庭温暖,在情绪方面极不稳定,执勘、孤僻、不合群、敏感多疑,导致与周围的人关系紧张,甚至仇视一切。另一方面,社会的复杂,生活的压力致使他们过早思考一些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沉重、过于成熟的人生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这么穷?要怎样才能挣到很多钱?”从贫困生活到父母离别到生活改善,留守学生的心理比同龄人更敏感、早熟。3嫉妒、憎恨、仇视心理留守学生因为不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开始羡慕能够和自己父母一起生活的人。他们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