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我国的法律惯例。2从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上看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府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壮大,其权力越来越大,几乎统治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一切领域,这种局面并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有所减退。当然,中国政府在这样一种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中必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也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在准则制定过程中任何民间组织所无法比拟的优势。3从文化大环境上看受几千年传统的“官员文化”以及几十年“政府文化”的影响,中国已形成了一种强烈依赖政府部门的社会定势。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差距,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中国建立民间准则制定机构的艰难。从中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上看,中国会计学会在1989年还确实尝试着要制定会计准则,可能是受现代西方流行的“民间模式”的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功。此外,从经济学角度看,财政部有能力制定出公平合理的会计准则,以保证社会资源的公正配置。由此可见,在中国由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由财政部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是当前最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一种
6
f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但是就我国目前已出台的准则来说,似乎过于简约,企业会计制度的大量篇幅又只是分录举例,这样很难把相关的概念、确认与计量的标准和方法讲清楚、讲透。如何逐渐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会计准则就成为我国今后会计准则改革、改进的主要方向。为了既能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能和国际会计准则相互接轨,中国模式可以通过听证、公开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加强研发来制定会计准则。此外,在准则制定机构及人员构成问题上,财政部可以与证监会进行有效沟通,甚至可以与证监会联合成立准则制定工作组,以吸纳证监会在上市公司会计事务中的专业经验,从而完善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四、新会计准则改革的背景、影响等因素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起步于1988年,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又进行了深刻而重大的改革。1992年至1993年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两则、两制”的发布实施,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创造了条件,初步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从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之后,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从1997年1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