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近几年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感石兰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多年了,教材也换了好几套,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语法规则变化不是太大,只是在词汇量、知识点、篇幅等方面有所增加,对于我们这帮老教师而言,要适应教材的各种新陈代谢倒不是多大的事,而且我们也已经一步步走过来了。我觉得对于我个人而言,对我冲击够大的是近几年我们学校实行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几年前我校刚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的时候,我就是脑子拐不过弯来,学校要求的小组学习教学模式我坚持了俩个星期就被迫放弃了,我实在看不惯也受不了那样子的课堂形式。我觉得,不管怎样的课堂改革总要有常规的语法教学的吧,而且我当时总觉得那样的座位模式弊端较多,我个人难以适应。另外,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知识点的讲解也多,小组合作之类的活动少之又少,所以当时的小组学习座位安排对于我来说就是形同虚设,我放弃了。但是,近俩年来,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到外地参观学习、校内研讨、自我实践等),不断的认识并逐步了解了小班化教学的内在。在这不断的探索摸索中前行,我也获益颇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我对小班化英语课堂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一、科任教师能迅速认识学生,易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小班化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少,一般在28人左右。以前大班教学时,学生人数将近现在的俩倍,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有的科任教到学生毕业时班上的学生还没认全呢!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了。就
1
f本人而言,以前我只对班上的俩类“极端生”有印象(优等生和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有些学生哪怕下课之后和我打招呼我都叫不上名字,说不出班级。以前的教材教学方式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讲讲句型,疏通疏通每单元的阅读文章,划出每篇阅读篇目里的重点词组,然后要求学生课后背背就差不多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考试题型变了,知识迁移、综合运用类的题目多了,难度也加大不少。鉴于我们初中英语授课的特点(大量的口头句型操练,模仿对话等等)和新题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我们现在上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上基本的知识,还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交流、去网络查询、去观察生活等等。如果我们都不能迅速认识、了解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和每个学生去交流、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呢?我们现在的小班化教学,就因为学生学生人数少,基本上人人每次上课都有机会回答问题,那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