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的总径流量和雨期蒸发量。此外也可以由雨洪资料通过优选得到。10.答:方程式为:
RPWmW0
式中R为流域总径流RRsRg;P为流域平均降雨量;W0为降雨开始时流域土壤蓄水量;Wm为流域蓄水容量。11.答:⑴由实测资料求次降雨的总径流深和地面、地下径流深R、Rs、Rg;⑵根据降雨径流相关图求总净雨过程Rl,注意一定使总净雨量与总径流深相等;⑶假定超渗时段m;结合降雨过程(PiEi),其中Pi、Ei分别为时段降雨量和蒸发量,然后按下式计算fc:
fc
∑R
1
m
i
Rs
∑P
i
m
RitiEii
⑷检验超渗雨时段与非超渗雨时段是否与假设相符,若相符,fc即为所求。12.答:这往往是由于流域降雨不均匀和各地降雨过程不一致所引起,此时,若能先假设fc分雨量站计算净雨,然后再求流域平均净雨,试算得fc,则可使各场洪水分析的fc比较稳定,然后取其平均值
4
f作为流域的fc。13.答:⑴可把一场降雨的损失过程概化成初损,后损两个阶段;⑵产流前损失为I0(初损);产流后,当雨强if(平均下渗率),按f下渗,产生地面径流;否则,降雨全为损失,不产生地面径流。14.答:⑴前期流域蓄水量W0(或前期影响雨量Pa),W0大,流域湿润,初损I0小;反之I0大;⑵降雨初期平均雨强i0、i0大,易超渗,i0小;反之,i0大;⑶季节变化,月份不同,i0不同。15.答:方程式为:
RPI0ftcP′
式中R为流域平均地面净雨量;P为流域平均降雨量;I。为初损;f为平均后损率;tc为产流历时;P′为后期非超渗雨量。16.答:⑴前期流域土壤蓄水量W0,Wo大,湿润,f小,反之,亦反;⑵超渗期雨量PtsPts大,地面积水多,f大,反之,亦反;⑶超渗历时ts,随ts增长,f减小。17.答:⑴联解地下水库的水量平衡方程及蓄泄方程,由地下净雨过程推求地下径流过程。⑵当产流计算不能给出地下净雨过程或地下径流甚小时,常用简化的方法计算,即以洪水的起涨流量为起点,把地下径流的涨水段概化一条上斜的直线或在洪水历时内概化为一条水平线。18.答:等流时线是在流域上勾绘的至出口断面汇流时间τ相等的若干等值线,每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水质点,将经过相等时间τ同时到达流域出口断面。汇流计算方法步骤是:⑴在流域图上作出等流时线。量出各块等流时面积ω1、ω2……:⑵降雨扣除损失,求得时段净雨量Rs1、Rs2、……应注意的是净雨量的时段t划分应与画等流时线所取的时段τ相等:⑶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