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较符合实际。3.答:前期影响雨量Pa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Pa一般按下式计算:Pat1KtPatPt
且
Pat1≤Wm
其计算步骤如下:⑴确定流域蓄水容量Wm;⑵由蒸发资料和Wm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Kt;⑶由降雨P、Wm和Kt按上式计算Pat1。4.答:⑴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Wm;⑵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Em;⑶以折减系数公式K1
Em计算各月的K;⑷通过产流计算方案进一步优选。Wm
5.答:⑴用公式:
Pat1KPatPtPat1≤Wm
逐日计算,式中Pat1、Pat分别第t1天、第t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t为第t天的降雨量;Wm为流域蓄水容量,K为折减系数。⑵按公式:Pat1PatPtRtEt逐日计算,式中Rt为Pt产生的径流量,
Et为第t天的流域蒸散发量。
6.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
3
f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7.答: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形成地面径流的条件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由超渗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但蓄满产流模型计算超渗雨的下渗能力总是稳渗率fc,而用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地面径流,其中的下渗能力则不一定为fc。8.答:⑴选取在流域上分布较均匀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多场暴雨洪水资料和蒸发资料;⑵计算各场雨洪的流域平均雨量P和径流深R;⑶用若干场前期十分干旱的雨洪资料,分析计算流域的最大蓄水量Wm;⑷计算各场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at;⑸以降雨量P为纵坐标,以径流深R为横坐标,把各次降雨的P和R对应点点在坐标纸上,并在该点上注明本次降雨开始时的Pat值,绘出Pa的等值线,便得到一组按顺序排列的Pa等值线图,经检验合理后,即为P~Pa~R相关图。9.答:根据Wm的定义,当W00时,一次降雨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即为所求的Wm,一般从长期记录的雨洪资料中选择久旱无雨流域极为干燥时(W0)又遇大雨,且雨后能使包气带蓄满(0→Wm)的降雨径流资料来推求,计算式为:WmPRE,式中P、R、E分别为流域降雨量,P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