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集体的智慧完成工作任务。因而劳动成果多表现为团队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个人的工作绩效则难以衡量。
213自有主见,蔑视权势
由于知识型员工在技术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对任何事物、工作都有自我的意见、看法、观点,而且这些自我的意见、看法、观点又能对上司、同僚和下属的决策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因为拥有这些让他们值得骄傲的知识资本,使得知识型员工并不崇尚任何权威。
214追求完美,流动性强
知识型员工作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需要,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事务性的工作,而是热衷于挑战性的工作,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在现实中,为此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差,流动意愿强,他们更忠于自我的发展、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
22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4
f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众所周知,作为同一社会的个体需要,职业特点是主要的决定因素。通过上面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素质的群体,因此,他们的需要因其自身的特点及劳动的特殊性和认知状态差异而独具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客观环境下,其主体意识必然受其制约和影响,这是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规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