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高阳小学靳秀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首先,要民主。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完全自由,放松的去动脑,才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信心,才会有创新。其次,要鼓励。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产生疑问,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题,从存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质疑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有学生提问可笑、肤浅,不着边际,我们也要耐心听取,用心引导,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求“长方形面积”时,为了发展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意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到家,看看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形,试着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跟自己的父母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看你计算的对不对?第二天班上交流时,有的学生
f提出了质疑:“陆红说:“他家桌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李丽说:“她家桌面的面积为120平方厘米。”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呀?”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首先给予鼓励,接着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里观察课桌面与黑板面,从而使学生明白都是长方形面积,但大小却不一样。也使他们进一步懂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道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它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