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清为辅论此时傅氏对待古史的态度已由疑古转向重建而另竖新旗,但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问题思考的架构似与此前仍为一致④材料,今泰多不可见,而一切间接材料大体上在我们将汉朝四百年历史未弄清楚之先,我们没有去用之正谊”⑨也就是说先秦时期直接材料缺乏而间接材料缘何而悟傅氏未作交代,或因新材料的增加而对《性命古训》作旧题新解正符合此前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思考的理路,又在方法上与阮元产生共鸣,则可实践其将语言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的治学理念。阮元性命古训》承继戴震《原善》、《孟子字义疏王况森)FuSsu
ie
ALifei
Chi
eseHistorya
dPoliticsNcwYorkCambridgeU
iversityPress,第60注50另一部为《夷夏东西说》,见傅乐成编:《傅斯年先生年谱》,《傅斯年全集》第七册,台北:联经出版社事业公司.1980年,2644页318325页。如王先生所引傅氏1926年致胡适信中明确指出,证》思想而有所发展,以其考证之眼转而攻究古代之性命道德之说”,“意在申三代秦汉之古义,以攻击唐宋以后杂于老佛之新说”,即“以宋儒之说还宋儒,以三代之说还三代,而使吾人得认三代与唐宋以后之说之所以异”。①王国维所说“考据之眼”即傅氏所总结的积聚诗》、《书》、《论语》、《孟子》中论性、命字,以训诂学的方法定其字义,而后
f就其字义疏为理论,以张汉学家之立场,以摇程朱之权威。……即以语言学的观点解决思想史中之问题是也”2P6。在阮元看来,古圣人造一字必有一字之本义,本义最确无蔽”8P1016,“因此,只要考证出文字的本义,就能追溯到圣贤和经典的原始义理,而这一原始义理又是‘最精确无蔽’的,它可以成为检验后人理解准确与否的准绳”9。而欲知文字本义,应以最古经典为据探其本原及其演变。《性命古训》即“先举《尚书召诰》、孟子尽心》说以建首……而次以诸经,再随诸经古训比而说之,可以见汉以前性命之说,未尝少晦”。如命字,“《召诰》所谓命即天命也”,“哲与愚,吉与凶,历年长短.皆命也”;性字,《尚书》之“虞性”(《西伯戡黎》“不虞天性”)、“节性”(《召诰》)、毛诗》之“弥性”(《大雅卷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