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换言之,教师不是作为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创生知识;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容器被动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对话而与知识对话,并从中获得生活的意义。对话双方通过彼此心灵的互动与沟通,共同创生和开发课程,并探录、体验、感受知识之中、之外的世界或存在的意义。4.1.2以人为本,落实新课改中的学生地位。
f对于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对传统教育偏重教师主体地位的一种矫正,在当前更应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2.1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中,教职工应通过语言(包括形体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4.1.2.2相信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求教师首先应理解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或是“标新立异”的想法,既不要认为是胡思乱想,也不要给他们的思维套上成人化的框框。要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相信学生的“性本善”,并努力为学生在多方面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如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发表不同的意见,在班级管理中推进民主化,让学生全面参与管理等,都能有效地发展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4.1.2.3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就是服务”,作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地位的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为学生服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严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