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积极行为是在教育活动中树立榜样的一种做法,是正常行为,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赞美的度,或忽视其他同学的感受,总是在班级表扬学习好的几名学生,就会给他们带来危险,即遭到大家的妒忌。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赞美,因为在老师的赞美与表扬中,他们体验到了被接纳、被认可的感受,也悟出了自己在班级的地位等。所以,如果老师总是表扬少数几名学生,就会使这几名学生成为多数人嫉妒的对象。我曾有这样一个例子,我教的一位六年级女同学,很喜欢学习英语,英语作文写得很有特色,每次英语课讲评作文时,我都把她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念。有一次,我刚说要读这位学生的作文,就有一半的学生将耳朵捂起来,表示不听。我批评了捂耳朵的学生,
f硬是将这位学生的作文念完。等到了课下,这位女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跳皮筋,同学们说:“你要玩可以,但你只能扯皮筋”。“为什么我只能扯皮筋?”同学们告诉她:“谁让你英语那么好,作文也好,老师总表扬你!”
这个例子就是赞美给这位同学带来了同学的妒忌。因此,老师要避免这类危险出现,要把赞美均匀地撒向每一位学生。
另外,教师应努力发挥嫉妒心的正面作用,矫正不正常的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是可以成为工作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努力。但是不良的嫉妒心理会导致畸形的人格和特异的交际行为,是心理障碍中威胁他人较大的一种,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绊脚石”,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形成正常的嫉妒心态:嫉妒他人但是学习他人,嫉妒他人但是友好他人。
七、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老师爱学生还可以从他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事实开始,因为生活事实离学生最近,也最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与热情,也最易于被他们接受。所以,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把抽象的理论与说教变成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现实生活事例去讲解,就会使他们感到老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而且是在用心让他们体验未来的生活。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犹如一眼甘泉,为他们解除了心灵的干渴,即渴望老师关心他们未来的生活,成为他们的向导。基于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富有生活意义的故事、小品与多种体裁的生活话题提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分析与讨论,使他们从中悟出一种哲理、
f一种逻辑、一种观念,最终形成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与态度。例如,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平”。在班级活动课上,老师可组
织一个晚会,在晚会上,老师仅请两名同学吃蛋糕,让其他同学们看着。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