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为学生的这些感受是老师所能给的,是老师爱意的具体写照。四、适当地表达愤怒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不愉快、生气的事情是常有的。那么,教师该怎样面对学生的顽皮、淘气及捣乱等不良行为呢?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沾火就着,不分青红皂白,把愤怒
f的情绪迅速撒同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他们停下课,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指责没犯错误的学生,谩骂家长没有管好学生,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老师在气愤下,出手打学生等等。老师的这些做法不仅伤害了犯错误的学生,更为严重的是伤害了那些没有犯错误的学生。因此,我们提倡教师要适当地表达愤怒。这里,适当是指老师的批评要有理、有利、有节与有情,即让学生感到自己伤害了老师,若老师生气了,又能够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到为师的大度、宽容与慈爱。例如,对上课爱搞小动作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确令老师气愤。有爱心与宽容的老师可以这样处理这个问题:“某某同学,你上课又说话了,老师本以为你不会这样做的,但你控制不了自己,这样做了,我为你感到十分遗憾。”这种表达方式既向学生暗示老师生气了,同时又体现了老师的宽容与慈爱。
五、避免对学生产生标记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除了表现在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体现在所使用的语言上。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都要作出评价,都要使用语言。因此,如何使用语言,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不仅是一个习惯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对学生能否产生标记作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标记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了标签作用。例如,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使用的语言是“你真聪明”、“你真笨”等等,这种语言看上去是一种客观评价,但这种评价会让其他学生产生另一种解释,即聪明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笨学生就是坏学生。学生一旦被封上了坏的标签,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
f老师心目中的位置,父母眼中的形象就都与坏字连在了一起,这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自我效能感。
因此,教师要注意使用语言的艺术性,把握好语言的分寸,时刻牢记一条原则: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本身的优劣进行评价。如:“这个问题回答得比较有逻辑性”、“这段课文朗诵得很有感情”、“这篇作文写得很优美”等。总之,作为一名老师,不要迁物于人,更不要把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其聪明与不聪明连在一起。做到这一点,也就避免了对学生的标记作用,也就消消地将爱撒向了每一位需要关爱的学生。
六、要避免赞美带来的危险教师赞美学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