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死海不死》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教法教学媒体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学习抓特征说明的方法;了解死海的一般知识,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道理。《死海不死》知识目标备课人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学习巧妙地运用题目的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ppt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思考斜体词在文中的含义(1)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动植物不能生存)(2)真是“死海不死”。(淹死人)
(3)数百年后,死海真的要死了。(干涸)2、查注词语的音义沉淀()干涸()转瞬()不逊()告诫()家眷()安然无恙(好)(病)..执迷不悟(坚持).谕告(告诉,吩咐)二、学生自主学习细读全文思考文章的结构?(一)(14)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二)(56)说明死海的成因。(三)(78)介绍死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合作探究: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
f2、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四、巩固练习1、第四自然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执迷不悟(错误)
3、第六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写了三内容:位置低、含盐多、蒸发大4、引用故事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情趣,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6、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确数和约数都是说明准确性的体现。7、抢答:(1)本文说明的对象(死海不死)(2)死海的外部特征(无水草、鱼虾,淹不死人)(3)死海的本质特征(咸度高)(4)说明“死海不死”句子是(海水的咸度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5)“死海真的要死了”中的第二个“死”的含义是(干涸)(6)解释词语:游弋(在水里游来游去)谕告(吩咐,劝告)(7)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引用故事的异同?异:内容不同同:增加神秘色彩和浪漫情趣,引起阅读兴趣(8)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9)本文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10)日本科学家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周,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地区的位置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移136厘米。上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8、死:没有鱼虾、水草
2
f不死:人不会淹死9、死海不死的科学依据:海水咸度高,浮力大,海水的密度大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