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同时显化研究还可以分为实证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翻译“显化”最早是由Vi
ayDarbel
et19581995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是指“在目标语中对原语中隐含的但可以从语境或情境中推断出的信息加以明确说明的过程”。BlumKulka1986最早对显化进行研究提出了“显化假说”她认为“译者对于原文进行解释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语文本冗长”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衔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Klaudy1996采用了回译的方法通过双向比较英语和匈牙利语提出了“非对称假说”非对称假说也就是在原语向目标语的转会过程中译者使用显化策略而在相反的转换过程中却并未使用隐化策略在双向翻译的过程中显化和隐化是不对称的译者在两个方向上都倾向于使用显化。KlaudyKaroly2005认为造成非对称的原因是“译者更倾向于使用显化操作而不使用选择性隐化操作”。Klaudy2004还对显化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即强制性选择性语用性和翻译固有四种显化类型。E
glu
dDimitrova2003采用计算机辅助和有声思维法等来研究翻译显化发现显化和译者的翻译经验有关专业的译者要比业余的译者更倾向于使用显化策略显化通常是职业译者所青睐的翻译规范。Toury2004a认为翻译显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解释力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借助各种外在的工具和研究范式来更好的解释翻译现象以此来解释翻译文本作为沟通媒介的本质。Chesterma
2004a探讨了从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发现翻译规律的途径即规定性贬抑性和描写性并重点论证了描写性翻译研究他认为翻译研究的重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写上还要充分的解释各种发现并将之与实践联系起来。贺显斌2003通过研究分析OHe
ry的短篇小说《Thelastleaf》发现显化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体现在意义上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都会出现衔接和人称代词转换上的显化和隐化并总结了汉语译文显化的主要手段如转换人称代词增加衔接词改用特意词等。Pym2005将显化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类从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和风险经营的方面解释了显化现象。总之不管是在前语料库时期还是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时期对翻译的显化研究都涉及到了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但主要都是对翻译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以及对假设的验证。
4影响显化现象的因素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翻译显化现象体现在词汇、意义、形式等方面使文本呈现扩增趋势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如译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和文本因素等。1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把源语转化为目标语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便要遵循不同于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