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选择题、简答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5、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壬演学制)实施于1903年的《奏定学堂》(癸卯学制)6、非制度化推荐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伊里奇)7、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8、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9、古代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10、古代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强悍的军人。1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12、近代教育特征:(1)国家重视和干预教育,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立法,以法治教13、20世经后的教育:(教育终身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14、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5、孔子的儒家文化《论语》以“仁”为核心: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后天因素)、有教无类、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忠孝和仁爱)、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而知之、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16、学而不思则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思考结合)17、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18、儒家思孟学派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9、墨翟以兼爱和非功为教,有亲知、闻知、和说知,追求理性知识。20、墨家和儒家并称为显学。21、《礼记》中的《学记》正反面总结儒家理论和经验。22、《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教育与政治。23、《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外结合。24、《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25、《学记》提出:君子这教,喻也、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主张启发26、式27、《学记》提出:学不躐等、不临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主张循序渐进。28、苏格拉底以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29、柏拉图的本体论研究《理想国》:理性、意志、情感。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