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两种观点的前提假设不同。在凯恩斯的分析中,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内的经济现象,故凯假设价格是一个定值,在短期内不改变。但弗里德曼着重于长期分析,在长期内,价格不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与其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实这种假设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两种理论产生的背景不同。凯恩斯理论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量资源闲置,故即使大规模扩大生产也不会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价格比较稳定。而弗里德曼理论产生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时期,各国基本上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故此时如果扩张经济就有可能出现“胀滞”状态。其次,两种理论关于货币的定义不同。凯恩斯研究的是M1层次的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将货币定义为M2层次。所以由此而导致两者在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不同。
f其次,两者关于货币需求的函数不同。在凯恩斯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影响:1.交易动机2.营业动机3.预防动机4.投机动机1)2两点与收入正相关,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3。4与利率负相关,体现了货币的贮藏职能。并由此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为:Md=ay-bi。而依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需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持有货币的成本2,持有货币的收益其货币需求的函数可以简化为:MVPYr
弗里德曼的研究更侧重于实证分析。且他强调货币需求与真实持久收入之间的稳定函数关系。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并把通货膨胀预期看作是直接引起货币需求变动的外生因素。凯恩斯则强调货币需求的灵活多变的利率弹性,并认为凡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通货膨胀)也都会影响非货币资产的需求,因而货币需求函数是易变的,飘忽不定的。
其实,归根究底来说,两个函数的分歧主要存在于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不同。凯恩斯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是未知的,而弗里德曼却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是变化的,受诸多因素影响。但同时它又是可测的。
虽然两种理论观点分歧不小,但只要仔细研究,关于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理论的相通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关于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变形后简化为:MVPYr比较古典学派MVPY二者简直如出一辙!所以可以看出,弗里德曼和凯恩斯一样,都对古典学派的学说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弗里德曼也部分的受到凯恩斯观点的影响。例如,弗里德曼关于影响货币的需求因素的“持有货币的收益”就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弗里德曼也接受了凯恩斯关于货币是一种商品和资产的观点。同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