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理解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凯恩斯认为,在未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
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为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958年,菲利
浦斯[新西兰]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这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这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这就否认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
胀不会并存的观点;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率ū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
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就是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
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也是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菲利浦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符合50-60年代西方国家实际情况。70年代末期,由于滞涨的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又不存在这种关系了。于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