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1.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相同点:凯氏与弗氏都作了以下的假设:1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奇一的市场利率来表达,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利率是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2无论在时段上还是在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公众的投资发生额越大,货币需求量便越少。3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不同点:凯氏:1)短期分析价格不变。凯氏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上侧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的问题。2)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弗氏:1)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侧重于解决通货膨胀、“滞胀”问题。2)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2货币需求理论模型:凯氏:1)凯氏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其中货币的交易需求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正相关猪场;货币的投机需求,强调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功能,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市场利率负相关。综上所述: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市场利率负相关。2)“流动性陷阱”假说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大胆的假设,当利率已降至某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货币需求量的增加一利率无关,此时的货币政策失效,能适用的是财政政策。3)凯恩斯模型与“马歇尔的k”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简单化写成线形形式MdaYbi,联立MdkPY,得kabiY通过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算出来的货币需求量,依然是收入的一部分,即MdkY,不过此时的k不同于“马歇尔的k”,而是一个变量,一个函数。弗氏:1)弗里德曼的理论特色有: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一思想把货币数量说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可定了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长期中,货币量变化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收入等,不能影响就业、实际收入、实际利率等。2)弗里德曼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对货币需求进行了逻辑推理,消费者在诸多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效用、收入、机会成本。而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以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跟持有货币的收益(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