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图一: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
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图二: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一定强度刺激产生兴奋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
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而邻近未兴奋部位仍未变化,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此时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便形成了电位差,产生了电荷的移动,与此同时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出现了电荷的移动,这样便形成了局部电流。
提问:电流方向如何呢?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图三: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图解二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产生局部电流,而已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这样兴奋便不断地向前进行传导。提问:兴奋传导方向如何呢?学生: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的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兴奋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老师: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结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渡)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展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
f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教师引导学生识图:教师:突触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