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监督检查、调查取证、行政决定等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确保所有执法工作都有据可查。此外,要严密执法审核,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围绕决定的主体是否合法、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正当、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处罚幅度是否适当等进行审核,未经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确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也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应当从“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方面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决定》要求,行政执法规范化,重在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手段和行政执法标准,目的在于实现理想的行政执法效果,保证执法的权威。所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除了强调上述一般原则和特有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为行政执法的合法规范运营提供机制和制度保障,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流程化、程序化、制度化,成为各级各类行政执法的常态。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执法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执法公信力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体现了存在的权威性、社会中的信誉度和公众中的影响力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其核心在于通过目的与手段间的衡量,兼顾国家、社会及公共利益,同时又不妨害第三人的权利,确保法律实施目标的实现。
比例原则从理念上源于对正义的需求。比例原则在社会实践中真正起作用还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与法律的公信力的提升。贯彻与落实比例原则要求通过对行政执法的手段或方式的规范,通过有效制约行政裁量、规范行政裁量,使得行政执法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法合理进行,既有助于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形成,也给予了行政相对人以人文关怀、理性信仰,提高执法的公信力。
在诸多的涉警、涉城管执法的社会事件中,公众常常质疑执法机关的执法。这无疑是关于执法公信力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在执法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