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
6
f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百强的创新型标杆企业。
(一)加强科技创新供给14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开展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物质等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实验室,为实体经济提供创新支撑。15布局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国家重大专项,积极争取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落户。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加快布局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面向创新需求,建设一批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16推进产业创新工程。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资源链开放”创新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改造、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引导”重点项目,布局一批重点创新工程。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一批核心元器件零部件、先进工艺和关键材料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510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17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支持市场导向、多方协同开展智能制造应用“十百千”工程,推广融资租赁、效益分享、生产
7
f能力共享、产融结合、应用与产业联动等智能制造应用新机制,建设国家机器人监测与评定中心等重大项目。
(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18健全企业主体创新投入激励机制。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推广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完善国有企业以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指标权重。深化落实“三个视同于和一个单列”政策,对本市国有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在考核业绩时视同于利润;境外投资合作项目,经认定可在一定期限内单列考核。对竞争类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任期创新转型专项评价。19优化企业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政府首购、订购创新产品的力度,发挥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专项作用,促进创新产品市场化应用。鼓励行业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国内及国际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打造一批卓越创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