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症状患者均应测量,如临床情况发生变化或评估治疗效果、考虑器械治疗时,应重复测量I类,C级。不推荐常规反复监测。推荐采用改良Simpscm法,其测量的左心室容量及LVEF与造影或尸检结果比较相关性较好。2心电图I类,C级可提供既往心肌梗死MI左心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等信息。可判断是否存在心脏不同步,包括房室、室间和或室内运动不同步。有心律失常或怀疑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应作24h动态心电图。3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血生化包括钠、钾、钙、血尿素氮、肌酐、肝酶和胆红素、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自、血脂及甲状腺功能等I类,C级,应列为常规。对某些特定心衰患者应进行血色病或HIV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淀粉样变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4生物学标志物①血浆利钠肽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测定I类,A级可用于因呼吸困难而疑为心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利钠肽可用来评估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I类,A级。②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肌钙蛋白cT
可用于诊断原发病如AMI也可以对心衰患者作进一步的危险分层I类,A级。③其他生物学标志物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神经激素紊乱及心肌和基质重
f构的标记物已广泛应用于评价心衰的预后,如反映心肌纤维化的可溶性ST2(IIa类,B级及半乳糖凝集素3IIb类,B级等指标在慢性心衰的危险分层中可能提供额外信息。5X线胸片IIa类,C级可提供心脏增大、肺淤血、肺水肿及原有肺部疾病的信息。
3.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部分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1心脏核磁共振CMR:CMR检测心腔容量、心肌质量和室壁运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好。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做出诊断时,CMR是最好的替代影像检查。疑诊心肌病、心脏肿瘤或肿瘤累及心脏或心包疾病时,CMR有助于明确诊断,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则是首选检查。2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有心绞痛MI或心脏停搏史的患者,也可鉴别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3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或代谢显像前者可准确测定左心室容量LVEF及室壁运动。后者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存活情况,并对鉴别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有一定帮助。4负荷超声心动图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可检出是否存在可诱发的心肌缺血及其程度,并确定心肌是否存活。对于疑为HFPEF、静息舒张功能参数无法作结论的患者,也可采用舒张性心功能负荷试验,有一定辅助诊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