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论文教学有效性论文: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师有效性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追求教学形式而不讲求实效、教学方法手段没有革新等几方面探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同时又从教师要提高课程意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合理、严密的教学计划;精心的课前准备;启发式探究的教学课堂;精心设计练习、精益求精的讲评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等几个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名农村高中的教师,在新课改大潮中曾一度迷茫,但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本人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一、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原因1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转变,但作为农村普通高中,基
f础条件差和设备落后,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没有摆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教师“满堂灌”“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的效率”当成了“学的效率”了,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于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不能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自然学习的效率就低下了。这也是农村教师所面临的一大困惑,制约学校发展和学生一生发展的一个瓶颈。
2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所倡导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但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逻辑推理,而没有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往往是老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过少,并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学生势必只能是被动学习,也不能及时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其实,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探究,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自我思维方式的关键。若在课堂上剥夺了学生的这一权利,学生就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动机和兴趣就会不断下降,这不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