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读书随笔读《用“儿童的视角”看儿童》后感
最近读了燃荻22期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西方有研究者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想了解2岁的孩子对活动室空间的感受。考虑到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恐不足以支持研究者获得有效的资料,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哭脸和笑脸脸谱,请孩子将它们贴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地方。结果发现,有一个区域被孩子们贴上了更多的哭脸。研究者对这个空间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了问题之所在这个区域里有一个架子,架子上放着一些球,这些球引起了孩子们的争抢,所以这里成了孩子们不喜欢的地方。令人不解的是,球的数量是足够多的,大小也一样,依成人的想法不至于引起孩子们的争抢。但研究者最终发现,孩子们经常争夺的只是其中的一只球,这只球上面印有蜘蛛侠图案孩子们说:“那只球比别的球都好!”
2岁的孩子可能还很难描述一个完整的情景,也很难讲清楚一件事情发生的原由,但他们可能会描述一些自己较明显的情绪我不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时常让我感到“很吵”“让我生气”。如果不是悉心观察,我们可能不会想到,成人眼里“数量充足”“型号一样”的玩具会因为上面所印制的图案不同,在孩子眼里产生如此大的区别。也许在成人
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你一定想为锦上添花吧给与众不同祝~温暖朋友心灵作者举了三个“送”事例:先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知后如何即有无回这是媚外可耻行径;还几位大师捧张画和新
f看来,球只是用来拍、踢的,上面的图案无关紧要。但在孩子眼里,画有蜘蛛侠的那只球最吸引自己,占有它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一切为了儿童”是我们现在教育所提倡的。曾经这样几句话很吸引我,也很耐人寻味。“假如你是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既不是裁缝,不是理发师,也不是牙医,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的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是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我们一旦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我想,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又是如何为儿童发展做服务的呢?裁缝为儿童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