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二节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习得过程第三节班杜拉关于人类行为的其它观点第一节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交互决定论二、关于学习过程的看法三、关于学习结果的看法一、交互决定论班杜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交互决定论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
二、关于学习过程的看法(一)经典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一)经典实验:抗拒诱惑实验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二)观点1行为习得的关键机制是观察和决策过程;2学习包括行动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行动性学习(e
activelear
i
g):是从自身的行动结果中获得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替代性学习(vicariouslear
i
g):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f三、关于学习结果的看法(一)经典实验学前儿童观看一场电影,在电影中,一个人正在踢打一个充气娃娃。第一组儿童看到那个人因为这种行为受到奖励;第二组儿童看到那个人受到惩罚;第三组没有看到任何结果。看完电影后,这些儿童被带到摆有充气娃娃的房间。(一)经典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最具攻击性;第二组儿童攻击性行为最少,但是如果他们被告知,模仿电影中的人踢打充气娃娃可得到奖励,他们就会将攻击性行为表现出来。实验表明:尽管学习已经发生了,但除非情境是合适的或者有引起行为的刺激,否则是不会表现出来的。外在强化或学习者对即将出现的后果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