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何在古诗词诵读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刘晓燕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19年第09期
中华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与情感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如何通过中华诗词诵读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则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对通过诵读中华诗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议。
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而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是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内外经典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词的意蕴,在经典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别董大》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启发学生尝试思考、理解其中的情感价值,探索作者情感表达的切入点,以及一反传统送别诗哀伤、沉郁的情感,所展现出的豪迈豁达的胸襟,并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浓厚的人文情感。再如在《山行》的阅读指导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并要求其一边诵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图景,在山路、人家、白云、红叶错落有致的意象中,构成一幅山林秋色图,用想象填补诗词内容,在文字中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诗词体会其中意蕴,例如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渗透拳拳爱国之情;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删繁就简三秋月,领异标新二月花”中启发学生敢于创新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等等,这样才能将中华诗词诵读与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结合。
诵读是构建诗词意境,体会诗词意蕴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粗浅地将诗词诵读简化为诗词背诵,忽视了对诗词意境的构建。针对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注重中华诗词诵读教学实践培养,以调动学生自主诵读的热情。
例如在王维《使至塞上》的诵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打破文字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隔阂,引领学生在声韵中感受诗词节奏,在画面中欣赏诗词意境;同时结合《红楼梦》中香菱读诗一节对这句话所展现出的景色进行评估;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迁移,结合“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延伸诗词中的故事,并在编创的过程中真正走进诗词,在诗词的熏陶与影响下,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想。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