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局部超挖,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防止滑动;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17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原因分析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棉以下05~10m。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18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2基层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防治措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
6
f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5c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处理方法:若散水坡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应视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碎,填塞灰土或碎石黏土混合物夯实,再重做面层。
二、混凝土工程
2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
原因分析1混凝土振捣不密实。2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3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6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