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治理方法: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凉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1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到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防治措施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处理方法: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
4
f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15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由于水的影响,土体湿化,内聚力降低,失去稳定性而引起塌方。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取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16边坡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原因分析1采取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凸不平。3测量放线错误。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5
f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处理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