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近1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儿童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儿童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二)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先前不能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进入幼儿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婴儿和较小的幼儿感到亲切,较大的幼儿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儿童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童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小的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儿童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