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统计
二、2013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1~6月份的招聘工作:2013年1~6月份共涉及30余个岗位的招聘工作,招聘岗位的数量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备注:2012年全年累计招聘岗位共有78个)。但相比之下,财务类、技术工种、工程技术类岗位的招聘难度较大,简历投递数量、面试通过率、上岗率和转正率都比较低。经今年中、后期的工作分析,2013年上半年的招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招聘工作层面:(1)仍以社会招聘和网络招聘为主,招聘渠道过窄,可利用的资源有限。(2)没有形成详细的薪酬调查报告,对同行业同岗位、不同行业同岗位的薪酬、保险、奖金、休假等福利信息缺乏了解,缺少竞争、比较和具有说服性的客观依据。(3)招聘、面试工作缺少规范的制度支撑,实施流程不规范、不易控制,整个人力资源招聘模块未形成良好的运行体系。(4)对员工入职后的动态了解不够,未及时进行后续跟踪和信息反馈。2用人部门层面:(1)过于看重应聘者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忽视了深层次的胜任特征和发展潜力,仍然是为了“用人”而用人,而不是为了用人而“培养人”。
610
f(2)推荐简历或面试结束后,用人部门的反馈意见和决策速度缓慢,与上级主管之间存在用人的意见分歧,很难达到统一。据粗略统计,因用人部门决策缓慢而导致候选人放弃入职的,约占推荐及面试成功总人数的32。(3)员工入职后,用人部门缺少行之有效的入职培训、指导和沟通,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职业定位,导致员工离职。3择业心理变化:(1)社会人员:盲目攀比,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多的期望双休、高薪、安逸和稳定,忽视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发挥。(2)应届大学毕业生:个人定位不明确,高估自己的能力,乱投简历;对薪资、就业环境、就业城市、工作时间等要求较高,追求一次到位、绝对安稳的工作,忽略成长的环境和条件。4管理制度层面:(1)集团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未形成体系、未落实到文件,某些工作职责空洞、不明确,用人标准也比较模糊。(2)薪酬体系缺乏弹性,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优势。(3)未在集团内部形成人才接替与培养制度,导致后续人才接替空缺。针对以上问题,人力资源部在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见表十),除了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改进外,还在管理制度上不断补充完善,设定了程序和标准,规范了职责和权限。
表十关于招聘的解决措施和达成目标解决措施1关注用人部门提交的的具体招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