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再回来学习,可以继续学习,以前的学分也继续有效。很多学生为了赚钱供自己上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工作,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再继续上学。r
r
这种灵活多样的育人机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
r
(二)美国教育的特点r
r
1开放的校园r
r
漫步美国的大学校园,走进美国的中小学校园,感觉与国内学校截然不同。这里的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学校也随时欢迎参观者参观。开放、通达、与外界连为一体,是美国校园的一大特点。学术上的自由开放,也自然地体现在待客之道上。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会轻易下“逐客令”的。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本身都是旅游点,也都设有专门的服务中心,为旅游者免费提供校园地图、学校随处提供简介和参观要点等。由于没有围墙,许多美国大学都自然地和城市融在一起,只有看到大学的路牌或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才知道已经进入了校园的教学研究区。像哈佛、耶鲁这样的私立大学,地面建筑都是私人财产,学校完全有合法的理由不允许游客进入,或者是收费准入,但是哈佛却是免费地、自由地、开放地。冬日漫步在哈佛的校园里,白雪皑皑,绿草掩映,参天古木,映衬着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深沉建筑,具有天主教色彩的尖顶红砖楼房遍布其间,远处的山峰在秋阳的照射下时隐时现,小鸟在尽情地欢唱,松鼠在悠然地四处寻找食物。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整个校园没有高不可攀的围墙,更没有国内司空见惯的风格各异、雄伟壮观的大学校门和招牌。校园的起点和终端无法辨认,校内校外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r
r
我们漫步在没有大门,没有保安,没有围墙,没有标语的耶鲁大学,悄然进入他们的图书馆,这里有世界上不少名著的的绝版,静静地放在橱窗里,我在这里见到了宋代刊印的《四书》《五经》,清代的善本《红楼梦》,也有现代的《鲁迅全集》,当代范曾国画的真迹,还有季羡林的文集。我们看到的是书的海洋,文化的海洋,学术的海洋,感受到的是具有高贵高雅崇高质感的,价值连城的各种珍藏书籍,还有耶鲁大学学生那幸福宁静从容的读书姿态氛围,我的心灵一下子被崇高所洗礼,耶鲁,不仅是对她的学生,对全世界每一位怀着对真理向往的人,都昭示着她巨大的文明、文化、学术、历史、科学的辐射力。r
r
与国内高墙紧围的校园有着天壤之别的美国校园正是中西文化差异的鲜明写照。中国文化以筑墙闻名于世,没有围墙就称不上“国”、称不上“校园”和“家园”。从万里长城到大大小小的机关和学校,从工厂到乡镇和农村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