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物资和商品集散地之一,是全国规划中的25个物流一级节点城市之一。
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趋势加强,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全市主营物流企业物流业务量和实现增加值占到全行业的13。新兴第三方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年业务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物流外包趋势明显。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包括TNT、DHL、FedEx、UPS等知名企业在内的90多家外资物流企业已进驻北京;中铁快运、中铁行包、中铁现代、宅急送等一批国内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纷纷落户北京。在“2005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评选中,我市有17家企业入选,它们的业务运作网络已从北京拓展到全国甚至世界范围。
空间布局逐步优化,集中度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加快了北京空港、通州马驹桥和房山良乡三大物流基地以及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引导全市物流资源由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集中发展。目前,四环路以外的仓库已占全市仓库总数的75以上,大部分物流仓储设施已完成向四环、五环、六环及临近国道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地区的空间调整。各类物流节点的年物流处理总量达到5000万吨,占到全市物流总量的12%。二、历史机遇
“十一五”时期,我市物流业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我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利于营造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一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和稳定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城市,预计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将分别达到4460亿元和919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将达到2200亿美元,为“十五”期末的两倍。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一方面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提升我市的物流现代化水平。“十一五”时期,跨国公司从全球发展战略出发,将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国转移,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这必然为我市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依托信息、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
f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有利于拓展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有力推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调整,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扩大市场容量和产业空间;全国大市场、大流通进程的加快,不但有助于区域经济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