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前言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尤其“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全面实施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基本框架的关键时期。当前,首都社会步入了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阶段,首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阶段,北京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工业现代化是首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首都的现代化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为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北京工业必须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工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适用范围和领域为北京市工业,实施期限为2006年
f2010年。
十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状况一、“十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状况十五
(一)工业总量增长显著
“十五”期间,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工业的发展,统一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了“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了北京市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目标,为北京工业“十五”期间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
“十五”期间,北京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增长显著,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27074亿元增至2005年6775亿元,年均递增201,增速大大超过“十五”规划134的目标。“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4,比“九五”时期提高25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达到171,提高了67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78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成为全市
f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外贸出口和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十五”期间,北京工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在集成电路、软件、消费类电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初步形成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