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全面提升首都综合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服务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技术与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物流革命。因此,加快推进首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
“十五”期间,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十一五”期间物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物流业发展迅速,带动效应开始显现。2005年,北京市社会物流业务总额74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8左右;物流业务总量(不含工业货物储存量)达到4亿多吨,比上年增长3;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运输量比重分别为925%、73%和02%,多式联运已占主导地位;据调查,全市具有物流业务的企业在5000家左右;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员达到40多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6左右。2005年,物流业完成增加值40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6左右。
物流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我市已基本形成公路、铁路、
f航空互为补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市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4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5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000余公里。一级公路货运枢纽场站6个,铁路货运场站57个。首都机场经过两次扩建,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枢纽机场,国际国内航线250条,货邮吞吐量达到78万吨。全市现有仓储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货运车辆近14万辆。北京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