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形式。合唱采用的是最常规的三度同节奏主调音乐写作织体,节奏规整,旋律以平稳进行为主,琅琅上口而又富有个性,适合班级教唱。
f本人认为,尽管音乐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但却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德育功能,其本质还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美育课程。音乐课就应该凸显“音乐”的特性,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音乐”实施教学。况且,目前初中年级一个班级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更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上。用音乐的基本技能来帮助学生正真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如果自己的每一堂音乐课,能够教会学生用歌声来塑造美和表现爱,同样可以实现育人的价值。
因此,本人在音乐课歌唱教学中一贯注重学生声音品质的训练。包括启发学生寻找良好的发声状态,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班级歌唱教学,就象训练学校合唱队那样,采用适合少年儿童生理特点的假声位置和柔美音色,用轻声统一,并学会习惯用耳朵听辨自己的声音是否和大家一致,不断调整发声状态,依靠相互模仿,逐渐达到班级音色的人我合一。而情感表现则主要启发学生依靠控制气息来把握音准和表现不同的情感特征。《让世界充满爱》歌曲虽然有三个部分,但经过提示学生分析比较歌谱后发现,其实整个歌曲只有5个乐句是不同的(a段是2个2小节的乐句;b段也是2个2小节的乐句,结束句是一个3小节的乐句)其他都是这个5个句子的翻版(即变化重复的方法),而且变化的只是一二个音而已。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记住整个歌曲旋律,并且感觉音乐创作也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事情。对于几个节奏难点,比如前半拍休止节奏、切分音节奏和后附点节奏,只要在教唱过程中,单独找出来重点练习,学生凭借模仿的感觉很快就能掌握好。真正的教学难点是二个声部的合作,因为平时音乐课二声部训练的机会不是很多,学生不太习惯听到不同声部,加上歌曲旋律本身也不是很熟悉,很多学生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特别是低声部的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跟着高声部
f“跑”,甚至连音都唱不准。有时连主旋律声部也不是很稳,加上有的学生不愿意自己的声音被淹没,特意加强音量,结果导致音准偏高,整个旋律很容易唱成“一锅粥”,这就是很多音乐老师感觉在班级中教二声部“痛苦”的根本原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课前,我特意把班级中音准感觉好的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的声音“抱成团”,其他学生也均匀地搭配好。在课上,要求全班学生边倾听钢琴边轻声跟唱,并且专门做了第一小节长时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