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只是老二出外读研究生后,他每日必按照早中晚三餐时间打他手机。此时他才忽然意识,这个孩子每天接他三通来电,从没有一声不耐烦。○16那晚他拿来大黑垃圾袋,把剩菜全部丢掉。挤了一颗柠檬,加在一盆热水里,冰箱里外擦洗一遍。他关上厨房门准备洗澡睡觉的时候,冰箱里只有一盒葡萄,一株花椰菜,五颗鸡蛋,以及纸桶里的两块他们没吃完的肯德基。
有删改12本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第○14段中肯德基的细节因为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请为这处细节补充合理的解释。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④段和第⑨段中“他”和妻都对老二说了外出吃饭的事。请比较“他”和妻话语背后的不同心理。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从父亲的视角来叙事,把回忆和现实交织起来,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重《水浒》轻《三国》的传统刘勃
明代文人里愿意谈几句小说的,往往捧《水浒》而贬《三国》,而且认为《水浒》不是略胜一筹,是高着几个档次。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鲁迅、胡适一辈。
何以如此,可能和三国故事的两个传统有关。一是史传。这个传统里的故事讲述人,一般有点文化,但也不会太高。大体上,把《三国演义》改成现在最常见样子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代表这个群体的较高水平,而下限大概就是鲁迅《风波》里赵四爷的样子,“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
f和马超表字孟起”。这类人把宣传“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观,当作小说很重要的功能和义务。他们特别
信服正史的记录,会尽量往上靠,不大喜欢胡乱发挥。但说他们更关注历史倒也不见得。只是他们既然有且仅有一点读写能力,便很以这种本事为自豪,所以能够接近正史,乃是有文化的证明,至于正史本身也可能会错,他们就不关心了。
另一个是民间传统,《全相三国志平话》和许多元杂剧都属于这个传统。这些作品主要面对不能阅读,通过听书看戏来获取信息的受众,价值观和趣味自然也和他们更加接近。所以它更看重的道德是“忠义”:忠不是儒家的忠,而是一种更具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