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身依附关系;义也不是儒家的义,而是通常所说的“江湖义气”。另外就是,他们有火辣辣赤裸裸的富贵欲望。如元杂剧《桃园结义》写关张见刘备“实为贵相”,就请他喝酒,刘备大醉后出现异象:
关羽:兄弟,你见么?他侧卧着,面目口中钻出条赤练蛇儿,望他鼻中去了。呀呀呀,眼内钻出来,入他耳中去了。兄弟也,你不知道,这是蛇钻七窍,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也。等他睡醒时,不问年纪大小,拜他为兄,你意下如何?
这个传统的另一个兴奋点,是武力崇拜,所以喜欢写智商硬伤而神勇无比的人物《,说唐》里有李元霸,《残唐五代》里有李存孝,平话《三国》里的张飞也属这一类,曾几乎以一人之力平定黄巾之乱,至于单挑打得吕布、赵云落荒而逃也不在话下。
《三国演义》与其说是两个传统的集大成之作,不如说是史传排挤民间的产物。有人喜欢拿据说更接近罗贯中作品原貌的“嘉靖本”和毛家父子的批评本比较,强调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大,其实若把更早的各种三国故事也拿过来一起看,就可以发现嘉靖本已经删除了不知多少怪力乱神和急功近利。两个版本是在往同一个方向上努力,毛批本只是走得更远,进一步巩固了史传传统的胜利果实而已。
所以历来的著名文人,鄙视《三国演义》也就很好理解了。大文豪有的“三观不正”,对正史也没什么敬畏心理,《演义》引以为豪的忠于正史,在他们看来反而是小家子气。文豪们的语言修为自然是极高的,对不文不白的半吊子文风更加瞧不上。《演义》努力追求的东西,刚好都落在他们的鄙视链上,而《水浒》是白话,写江湖,用新文体讲述新故事,对文豪们反而有陌生化效果,印象自然好很多。
选自《南方周末》2018年8月16日,有删改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扬传统价值观不是小说的功能和义务,历史演义小说也应对历史做些“胡乱发挥”。B历来三国故事的讲述人对正史记录缺少辨别的自觉,他们忠于正史是为证明自己有文化。C在从民间三国故事到《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中,民间色彩被参与其中的文人逐步删削。D相比《三国演义》,《水浒》用白话来写江湖是“用新文体讲述新故事”,所以备受肯定。16本文所谈论的“传统”涉及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章第五段中“价值观和趣味”的具体内涵有哪些?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