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
作者:李定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7期
摘要: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极为平常但在我国古代社会,却衍生了一套复杂仪式,并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本文尝试揭露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展示丧葬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关键词: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特点;影响
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6201
一、形成原因
(一)鬼灵信仰
早期人类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和肉体分开,并未死去,而且还能干预人事,影响生者。“灵魂不灭”观使人产生了敬畏恐惧心理,人自然萌生了鬼灵信仰。在灵魂和灵魂不死观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善待死者的肉体便可使死者的灵魂获得慰藉;因而不敢随意遗弃死者尸体,选择妥善处理,并举行相关仪式,期待亡灵安息,进而产生了一整套礼仪。原始宗教的发展及阶级社会的出现,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
(二)儒家孝道观
在古代中国,占主流的意识形态是儒学,这种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儒家的孝道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在世父母;一是对逝去父母先祖。父母在世,子女要敬孝,使其得以善终;父母过世,子女要“追孝”,要“永言孝思”。由于这种孝道观念的影响,儒家主张厚葬死者,施以隆重的祭祀仪式,事死如生。是否按照丧葬仪礼和禁规安排丧事,成了衡量孝与不孝的标志。
(三)宗法等级制
宗法等级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核心社会制度,它关系着社会等级的区分、家族长幼秩序的确立。它是整个传统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地位、权力的继承和财产的分配。传统丧葬仪式的所有禁忌所围绕的核心都是宗法等级制度。中国死亡文化在丧葬过程中严格的上下、尊卑安排表面对死者的尊重,但实际上,死者积不能看到,也不能体验,因而,其根本的意义只在生者通过强调阴间的等级关系再次明确人间宗法关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丧葬文化的原则
我们撇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丧葬文化,探究我国各民族的丧葬活动的普遍性原则。
(一)生死如一
在我国古代社会,“灵魂不死”观被普遍接受。死者灵魂并不随肉体的死亡而消散因而死者需要生前必需的一切。这就要求生者尽可能要为死者创造和生前一样的环境。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地下宫殿……所有这些都是帝王们想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其在人间统治的象征。
(二)聚族而葬
“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的观念,它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