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20)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光学、物理、电子、机械、材料等众多学科领域,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课程开始奠定传感器设计与应用思想、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基础,在现代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体系的建立。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传感器被称为工业时代的测量工具机器的“电五官”,承担着信息获取的关键任务。在如今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和在国家规划的中国智能制造2025目标下,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和工业智能化的关键组件,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传感器专业课教学任务,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如何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适用的一般性原则和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界定《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积极引入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率。课程建设将配合学校的本科建设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以师资建设、更新教育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以教学改革、考核改革为基本手段,以完善教学条件为保障,充分依靠、调动和发挥测控教研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传感器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新局面。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将在现有教学改革基础上,以未来5年(20162020)为新课程建设周期,在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建设方面,结合测控
14
f技术与仪器教研室多名教师留学经历优势,以把该课程建设成为省级双语课程为主导并力争建设成为校级公开课,使得该课程教学方式更加国际化和网络化。通过建设双语课程和公开课,全面提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设一只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结构更加合理的队伍;不断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进一步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r